2024年1月18日,匠人科技&万楼数据创始人兼CEO项铭受邀参加「2024中国商务办公产业互联大会」,分享万楼数据最新研发成果——数据迁址模型助力精准招商。
以下为演讲文字实录精华(有删减)。全文共3723字,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,与您分享大数据时代招商新思路。
本次演讲正式开始前,我们先分享两个案例:
案例1:近两个月,行业內出现了六七个暴雷的二房东玩家,我们判断:2024年将会是商办行业的暴雷高峰期。过去大业主在很多条件上针对二房东的角色不做让步,就会出现大量的违约与暴雷。
案例2:在过去,Q4是商办行业传统的选址高峰,但在今年却变成了企业退租高峰期,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?我们通过企业访谈发现了一个很真实的问题。在2023年的Q1、Q2,大家会觉得在疫情结束后市场行情还可以,到了Q3会逐渐发现一些端倪,再到Q4就出现了企业大量退租的情况。
因此,基于第四季度的租赁市场表现,我们可以从中窥探经济周期之下,企业选址心态的变化,而这种略显悲观的情绪同样蔓延至整个商办地产行业。
作为一个行业切身参与者,我们总结了 4 个行业关键词,以期跟大家一起探讨处于行业下行期,更多的新思路和新工具。
4个行业关键词
第一个关键词,供给放量。
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由供需关系来决定的,商办从2021年以前典型的卖方市场,逐渐过渡到当下向买方倾斜的服务型市场,核心原因是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。身边很多同行朋友这两年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“打不完,根本打不完”,因为周边新入市项目接二连三,以往招商节奏被打乱已经是常事。
过去操盘一个项目,在1-2年的招商高峰期结束后,后续的招商压力就会很小,而这两年则变成了,去年打完一场仗,今年又有新的竞品入市,招商这场仗根本打不完。而新入市项目不管是产品品质还是价格心态都普遍较好,对比之下,老项目普遍承压。
商办行业是一个存量市场,且这个存量永远是只增不减的,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供给的持续放量,是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。
第二个关键词,需求萎缩。
首当其冲的是,创业的人越来越少了,其次很多现存企业处于保守观望阶段,譬如我们公司哪怕在 2023 年营收增长100%以上,我们还是非常谨慎,甚至缺乏勇气去扩大经营规模,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。在当前经济周期之下,对于未来企业选址增量需求的预期,我们可能需要放到最低。
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的选址需求,基本都是存量企业的流转需求,其中大比例为降本收缩需求,我们可以拿自己项目下半年招商数据复盘一下,分析一下企业选址需求,也可以了解目前需求端的状态。
那这个周期会持续多久,谁都无法判断。不过,我们的投资机构分享过他们的专业观点,未来企业需求的好坏,可以先看投资一级市场的变化,当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又开始重新活跃,我们可以视作一个拐点。就目前而言,一级市场也相对悲观。
第三个关键词,租户流转。
这也是所有资管人这两年最大的压力。举个例子,一个项目每年空置面积5-6万方,招商面积4万方,这种情况已经很厉害了,但与此同时,他们每年还有4-5万方的退租,也就等于,他们每年都得承受10万方的招商压力。这两年的招商人,不仅要关注“进了多少”,也要开始重点关注“出了多少”。
因此,这两年我们反复提及「安商稳商」这个词。这个词以前更多是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,而现在同样适用于项目方。你会发现,现在租户流转压力不仅仅来自项目服务本身,更是来自于外部激烈的招商竞争——越来越多项目发现,企业的迁址是可以被驱动的,并且付诸实践,主动出手,瞄准你项目内的高意向迁址企业。
因此,项目方未来将面临大量存量租户流转的压力,而一旦房源产生流转,租户流转会产生流转空置期、免租期、再招商成本,项目租金收益也将直线下降,过去一个房源的流转空置期大约在1-3个月,现在基本上在5-6个月,这意味着项目就会平均损失5-6个月的租金收益。
第四个关键词,招商低效。
而前面三个关键词,供给放量+需求萎缩+租户流转,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——招商低效。
如何突破被动招商困境?
为什么我们用「传统」来定义行业的招商模式?确实过去行业一直都是被动招商模式,典型的就是配置一个招商团队,客户一部分是自己上门,一部分是渠道带看,客户带看量成交量不受控制,这是被动招商与坐招模式。这种模式下项目方会没有安全感,加上现在行业下行,商办经纪人也大幅减少,项目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剧增。
如何突破被动招商困境?是业内人目前都在思考的问题。
想要突破困境,首先需要先弄清楚一个本质问题:企业为什么迁址?企业从A项目搬到B项目,企业选址驱动力是什么?
我们通过大数据层层分析,发现企业迁址背后往往有三点:增长扩容、收缩降本、经营关停。
企业经营动态变化,是企业迁址的核心驱动力,经营变化差值越高,产生迁址的概率越大。如果一家公司刚开始有20个人,两年后增长到80人,又是三年预到期的状态,那么这个企业的迁址概率是非常高的。迁址是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事件,所有的核心逻辑一定是企业在一定周期內产生了经营变化,从而触发其迁址概率。
那么,如何判断企业的经营动态是否发生了变化?项目方想要把握存量租户的经营动态,需要了解哪些企业这两年发展得不错,有扩容的可能、哪些企业发生了收缩,能否进行内部流转不外流、哪些企业可能出现经营关停,需要我们提前做预案等等。
我们有一个项目方,就在2023年Q3对项目内所有存量租户的经营情况进行了摸排,对发展好的企业提前做好扩容计划,对发展不好的企业做内部流转,提前应对Q4。
万楼数据现在能对项目內的企业画像进行精细化分析,今年迁入了多少企业、迁出了多少企业、有多少非正常经营企业、有多少高意向迁址企业、增长/收缩/资质企业分别有多少,以及项目内每一年的迁入迁出是怎样的。
图:万楼数据项目企业画像截图
我们还会分析企业的迁入来源项目、迁出去向项目,从而评估其迁址背后的驱动力。万楼数据做了大量的企业画像分析,帮助项目方挖掘更多的潜在意向客户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、实践数字招商,帮助项目方解决入市期的招商难题,我们在2023年的Q2开始下场操盘了若干个项目,我们实践发现,自拓客与渠道拓客的比例是7:3,70%的租户都是我们招商团队结合大数据挖掘而来的。
为何我们反复强调「企业的迁址是可以被驱动的」?我们的招商团队是带着方案进行每一次拓客的,万楼数据有一套项目竞争力评测体系,企业从B项目搬到A项目,是因为A项目的核心竞争力高于B项目,通勤、品质、性价比、违约成本等等,这些都包括在我们的招商方案中。
当项目竞争力足够的时候,企业是没有理由拒绝迁址的,前提是不会增加企业的成本。这个情况下,招商的机会就来了,没有需求我们就去创造需求、挖掘需求。
高意向迁址企业模型如何驱动大数据招商?
近期,万楼数据也上线了一个高意向迁址企业的AI推荐体验模型,帮助项目方找到周边的高意向迁址企业。我们如何去判断一个企业是高意向迁址企业?它通常具备以下特性:3年预到期、经营动态发生变化。一家企业在3年预到期情况下,其经营动态变化的差值越大,其迁址概率也越高。
目前我们已开放了全国100+城市的体验权限,项目方不仅能查看哪些是我们的潜在租户,也可以从中看到所有竞对的企业画像。
基于AI的学习能力,行业未来将有很多工作环节被替代,行业也会越来越开放,对于专业素养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,更加接近于「打明牌」,改变过去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。
万楼数据的带来的专业大数据能力,也将运用到商办行业的各个场景,例如,当我们要去一个新的地方拿一个新项目,需要运用数据进行前期的市场投拓调研与项目前策,还包括对存量租户的运营、项目竞品的监测、以及定向拓客等等。未来,大数据也将贯穿项目从前端到后端的全生命周期。
虽然未来这一两年的市场预期相对悲观,但是任何行业成长进步、专业提升最快的周期,也正是在行业最难的时候。商办行业在2021年以前是比较舒服的,对专业的诉求不高,但是现在差距开始拉大了,专业的价值分在行业内的比重越来越高。